虚拟主播产业链研究——基于Python与灰色模型对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测

2023-03-21 20:59:45   来源:哔哩哔哩

摘要:通过对于虚拟主播这一行业历史的回顾,了解虚拟主播这一新兴行业,通过作为一名虚拟主播的角度来理解目前虚拟主播行业的产业链以及运作方式,简析各阶段的虚拟主播,同时消费情况,通过使用灰色模型来对市场进行预测,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一行业进行展望。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e virtual anchor industry, we can understand the emerging industry of virtual anchor, underst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current virtual anchor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virtual anchor, analyze the virtual anchor in each stage and the consumption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forecast the market by using the grey model. Point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at present and give an outlook on the industry.

关键词:虚拟主播 产业链 运营模式 消费情况 灰色预测模型 Python 展望


(资料图)

Virtual YouTuber  Industry chain  Operation pattern  Consumption situation  Python  Outlook

1.引言

根据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我国有关于“虚拟人”的相关企业达到二十八点八万多,而近五年注册的企业更是占据一半以上,行业进入增长期。而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简称“b站”)作为年轻人的网络文化社区自然就成为了这种新颖直播形式的首选平台,根据2022年b站公布的数据,共有23万名虚拟up主(即虚拟主播,简称“vup”),同比增长190%,直播弹幕互动量达到14.2亿。可见该行业增长速度迅速,行业井喷式发展。各种知名虚拟偶像如嘉然和泠鸢yousa,根据他们所属公司公布的数据,一次生日直播活动的流水就可以达到百万之多(排除故意刷流水行为),收入直逼二三线明星,这一新兴行业也引起了社会的讨论与关注。我们希望以新的视角也就是作为虚拟主播出道的视角来分析虚拟主播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2.文献综述

根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的检索数据,如今主要研究集中于网络主播、直播带货,对于虚拟主播这一新兴细分行业本身的研究甚少,对于研究其产业模式经营运作方式与消费行为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研究本行业的论文又都有其不足之处,例如日本的西野俊二[1]曾经研究过虚拟主播的发展历史,王泽华[2]研究过b站中国虚拟主播的生产与消费,林旻轩[3]研究过虚拟主播的受众,各类文章都各有千秋各有不同各有欠缺。而本文作者因为曾经有过作为虚拟主播出道的经历,也同样是其他虚拟主播的资深观众,因此希望能通过参与者的视角看待这一新兴行业,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弥补此方面研究的欠缺与不足。

3.虚拟主播介绍与发展历史

虚拟主播是用一种非真人的“纸片人”形式(也就是二次元形象)在各种直播平台或者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与投稿行为的主播,在b站进行活动的称之为vup,而外国(主要是日本)的主播一般选择YouTube作为直播平台,因此又被称之为Virtual YouTuber(简称“vtb”)。画师设计二次元形象,建模师负责让这个形象动起来,产出2D模型,直播者利用动捕技术和各种直播软件使这个形象替代自己真实面貌出现,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可以眨眼摇头换脑的可以与你互动对话有着可爱声音的二次元形象。这种真人加上虚拟形象的表演方式,是如今技术革新和90后成长以及二次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最初兴起于日本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有数万虚拟主播在YouTuber进行活动,中国本土的培养公司设备技术以及“中之人”(即真正在后面直播的人)都不如日本,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链在逐步完善,一些巨头公司也逐渐脱颖而出。

最早使用虚拟形象出道是虚拟偶像,最早的虚拟人物是Max Heardroom,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创作的。然后在2007年由日本公司Crypton推出语音合成引擎技术的影响全球的初音未来的问世。这种虚拟歌手利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语音合成、全息投影技术以及开放二创(即热爱者可以自由创作原则)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开演唱会的虚拟形象歌手,此后虚拟偶像也越来越多如洛天依等,这也开创了虚拟形象创作的先河,YouTube、niconico、以及中国哔哩哔哩等平台更是为这些二创提供了空间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虚拟偶像,公开虚拟偶像模型声源、技术的提高与参与人数的增多也使得歌曲作品质量提高,例如初音未来的《甩葱歌》《太阳系disco》,由ilem创作的洛天依演唱歌曲《神经病之歌》《勾指起誓》。上述作品被粉丝们称之为经典。

此后就是虚拟主播的兴起时代。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有所不同尽管都是以虚拟形象的方式呈现,虚拟偶像有一个固定的音源声色,可以通过技术的方式调教成自己想要说的话或者想要唱的歌,模型师按照歌曲内容与创作者要求创作的舞蹈动作等,这样一个歌曲以及MV就创作完成了发布即可,其外表形象与表演程式均基于技术驱动,有一定的框架性和固定性。上文提到,虚拟主播则是需要有一个真正的人即“中之人”在屏幕的后面,利用数字演算和动作捕捉技术,说出和观众互动的内容与做出观众想要的动作,这使得虚拟形象与主播具有一致性和同时性。

2016年12月1日第一位虚拟主播Kizuma AI(绊爱)诞生, 2018年绊爱在YouTube订阅人数超过一百万。绊爱出道时的设定是全息投影的人工智能,但事实上,是通过“中之人”在身体各部位设置传感器,通过技术手段建模成像,才使得绊爱出现在直播间中,在这之后,虚拟形象离不开“中之人”,这使得虚拟形象有了真人主播的个性,虚拟主播这个概念正式诞生,粉丝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虚拟主播也可以做出相应的互动,粉丝与主播距离更近。在2022年2月26日宣布无限期休眠,她带来了这个行业。在她诞生后的这些年的发展中,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做这种业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知名有个性的虚拟主播越来越多,动捕技术直播技术建模技术以及相应软件的普遍化也使得普通大众也可以出道,甚至在腾讯会议软件中你就可以进行一场虚拟主播的直播秀。无论你长得怎样,只要你能说话与观众互动,那么你就可以当一名虚拟主播。

4.虚拟主播角度的经营运作

4.1上下游产业分析

上游产业比下游产业复杂得多,难度也较大,上游产业的成败关系到主播是否能圈钱出名。想成为虚拟主播需要有虚拟形象,而虚拟形象需要有画师来供稿,将自己喜欢的形象以及设定描述给画师,甚至需要身高体形衣服等等的各种要求,这样画师就可以完成立绘的创作。下一步是建模师负责建模,大多数都是采用基于Live2D的2D建模方式,配套相关专业软件与摄像头进行面部捕捉,这样就可以使这个虚拟形象在观众面前动起来。之后需要选拔“中之人”即适合使用这个形象出道的人,在中国一些公司通过自主投递简历的方式进行选拔,个人的才艺、交流方式、是否有相关经验都将被测试,选拔通过之后将进行系统的培训,但是日本则不同,日本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这使得被选拔者的整体素质特别高,选拔更为严格。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运营,只靠自己在直播间里互动说话,才艺表演是压根不够的,自己的宣传永远是有限的,很大部分小主播就这样被埋没在底层,还需要自己的一些粉丝为自己宣传,这个重要中介被称之为“切片man”,他们通过观看主播的直播或者录播,将有趣的一部分或者直播现场进行的表演如唱歌弹琴单独从视频中剪辑出来,同时视频中配有当前的热门流行梗或者各种类型字幕,这要求“切片man”有较高的视频剪辑技术,客观上使得主播被更多人看到自己有趣或者有才艺的一面,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使得更多粉丝关注自己。例如b站虚拟主播梦音茶糯的著名切片《B站崩了,主播以为没人互动凉了竟在直播间...【直播事故】》播放量达到149.2万,主播黎歌Neeko在直播时所演唱的整活歌曲《狐狐是垫的》为主播雪狐桑赢得了大量的新粉丝,黎歌粉丝数量也迅速飙升十万之多,这足以说明优质的切片客观上确实提高了虚拟主播的知名度。

下游产业就简单了很多。下游产业在于主播通过礼物留住粉丝的行为。周边的制作,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由于这一行业刚刚兴起,目前下游产业还比较有限,常见的类似于二次元周边产业,例如立牌、壁纸、海报、抱枕、明信片的制作和销售,还有部分主播也售卖音声(自己所说的一些较为暧昧但是引起粉丝喜欢的话语),很多主播就会为自己的粉丝录制起床叫醒闹钟语音等等。也有日本一些主播会举办线下粉丝见面会等等。形式比较多样但是国内下游发展局限于周边的制作与销售,对于各种线下活动较为不成熟,缺乏相关组织经验,因此国内下游产业发展较为不完善,形式单一。

图 虚拟主播上下游产业示意

图 b站虚拟主播雪狐桑在自己官方网站上提供的音声下载渠道

虚拟主播周边类产品和二次元周边产品类似,都是有自己ip加持的,原本成本很低的钥匙扣立牌挂画等等,却可以卖到20元以上,价格很离谱利润很丰厚也有粉丝愿意买这个帐。这属于典型的偶像经济消费现象。

图 b站主播兰音Reine的官方周边售卖价格

4.2主要运作模式

4.2.1受日本vtuber影响的主播

虚拟主播兴起于日本,在中国该行业也或多或少被影响,在早期很多中国的虚拟主播使用日语或者夹杂着日语口头禅,比如一种自我介绍很流行的方式“vtuber一问一答”,全程使用日语进行提问与回答。还有一些主播的名字有日本名字的的影子,例如b站虚拟主播東雪莲、夏川玥玥等等。在直播时也会与粉丝积极互动,感谢粉丝打赏的礼物以及参与大航海(即付费订阅)。因为同质化主播太多,没有公司的个人势小v很难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目前人气较高的主播都有一些曾在公司中的经历。

图 vtuber一问一答自我介绍的搜索结果

4.2.2养成偶像式主播

目前b站顶流虚拟主播嘉然今天吃什么就是虚拟偶像女团A-SOUL中的一员,隶属于字节跳动公司,多数情况下以团队出现,为大家表演节目才艺展示,将她们作为偶像去打造去包装,让粉丝们看到自己的偶像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成长在训练在演出,这样偶像的定位就会逐渐形成,在主播的设定逐渐完整后,主播开设自己的直播与自己的粉丝互动,这种形式使得不仅粉丝会像追星一样追捧自己喜爱的的虚拟主播,更也会拉进虚拟主播与粉丝的距离,消除了传统偶像与粉丝缺乏互动的弊端,这也使得粉丝愿意花钱观看演唱会,购买专辑等周边,这类主播并不把粉丝刷礼物和上舰作为主要营收,真正的重心在于各种演出和广告收入,类似于真人明星。

图 嘉然歌曲的播放量达到1469.4万

4.2.3以视频为核心的虚拟主播

这类中的代表就是vr下面的VR-STAR企划,比如“中之人”是蔡明的菜菜子Nanako,以配音作品出名的hanser,目前b站粉丝数量最多的的唱见类虚拟主播泠鸢yousa,他们并不是靠平时的直播作为吸引粉丝的主要手段,他们靠着自己的视频作品或得大量粉丝。

虚研社的兰音Reine也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她直播的时间非常短,次数也很好,但是却靠着很高的翻唱作品而获得粉丝,靠着虚拟形象来协助做视频,通过视频展现自己的唱功与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和普通视频up主没什么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很多的商业运作,靠自己就可以去得很好的成绩。

图 兰音Reine的翻唱作品,通过虚拟形象唱歌

4.3运作阶段简析

笔者曾经作为一名从底层摸爬滚打的个人势小虚拟主播,在这方面颇有感触。底层的虚拟主播对每一位观众都会热情迎接,但是观看数量和礼物数量少之又少,一般使用免费公开的虚拟形象去直播,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享受直播过程中与屈指可数观众一对一互动过程与自己才艺展示受到夸奖的兴奋。这一阶段的虚拟主播只有出道回(第一次直播)和毕业回(最后一次直播)的观看人数才是最多的,单纯靠自己能力的少之又少,往往因为直播几小时观看数只有几人而放弃成为虚拟主播。

和公司合作的虚拟主播享有较多的资源,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关注数量、专业的直播设备、较为体系的培训,这类主播一般固定会有几十几百的上舰者,自己发布的视频也会有很固定的可观的播放量,但是这种主播同质化较高,很难再有创新的卖点。这时就要看主播们的整活(做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能力和自己在才艺方面的真实水平。例如b站主播扇宝演唱的土味歌曲《大貔貅》《挖蛤喇》。

顶层主播则不一样了,他们自己就是一个ip般的存在,他们不做任何的产出都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或得可观的盈利,比如向晚大魔王在85分钟内就卖空了自己在b站发布的粉丝装扮。

5.消费者消费行为与市场规模预测

消费的本质是对符号的消费。对于这种文化产品来说,高附加值在于他的符号。

5.1消费者偏好调研

笔者通过线上问卷方式,对平时有看中国虚拟主播短视频长视频以及直播的用户进行调研,分析这些观众的属性,观察虚拟主播接受度满意度情况,找出这些观众的特征。

中国虚拟主播关注者偏好调查

目标 了解关注者的满意度、偏好、消费情况、未来预期

方式线上问卷

性质定量研究

时间2023年1月

地点全国

调研对象条件有相关观看习惯,并且对虚拟主播有一定了解

样本数量线上1453人

表 调研问卷情况

通过收集问卷,我们发现对于关注虚拟直播的这一群人,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大部分是二次元爱好者,消费能力尚可,并且有一些高收入人群,学历较高且年轻人较多,喜欢认可同人文化热爱二创,支持中国虚拟主播发展,从2016年后逐渐意识到与关注虚拟主播,但同样虚拟主播受众仍旧是亚文化小团体,仍未被其他年龄段普通大众所接受。

图 虚拟主播关注者性别比

图 虚拟主播关注者年龄分布

图 虚拟主播关注者学历分布

图 虚拟主播关注者消费情况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非二次元受众,原来的二次元爱好者对于虚拟主播有着更高的认同度接受度,观看意愿更高,因此二次元平台也是他们观看虚拟直播的主要平台。通过对年龄的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90后观看人数较多,这说明虚拟主播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而这一群体大多数人又都是已经参加工作或者是在校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收入也较多,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我们也同样发现吸引他们的主要还是虚拟主播的亲切感与可爱程度。这些也是他们付费订阅或者打赏的主要原因。

5.2心理消费

虚拟主播的前台是完美的想象,满足人们对于可爱漂亮外表的需求,优秀的人设也使得人们追捧与喜欢,后台则是整个上游产业链,画师、建模师、公司、“中之人”共同打造,也就是说虚拟主播是有前台后台共同成就的。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前台展示自我,要对前台的形象做好管理根据他人要求提供表演内容,后台并不想暴露,前后台有着严格的界限,但是媒介的发展后台会不经意暴露,影响前台的整体印象。梅罗维茨提出后台被曝光在前台的情况下是“中区”。虚拟偶像就是前后台融合的典型“中区”的代表。

虚拟主播可以带领观众进入原本不可能接触的后台,与观众的各种互动,让自己的二次元形象做出观众喜欢的动作,游戏中听取观众的建议,甚至有的主播举办过“四级做题回”“优雅配音回”“不要笑挑战”等等都是在听取观众意见下进行的直播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理解为观众间接参与到了后台之中。

可是,这也使观众有了想看主播真正长什么样子的欲望,一般来说“中之人”不会公开自己的身份,但是因为技术问题不小心暴露的情况也很多。Vtuber白上吹雪暴露过自己的真正形象,萌萌的萝莉音背后是很胖的女生,这种反差太强也使得她受到言语攻击等,但是也有主播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比如神乐七奈,有些暴露行为并没有给自己的继续直播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有了更高的关注量和噱头。

5.3关系消费

这种是非常常见的心理状况,尽管虚拟主播不能拥抱握手等,但是他们心理的真实感受是有的,他们把直播间当成逃避现实的工具,通过弹幕私信等等方式获得来自虚拟主播的温暖与安慰,叫虚拟主播为“老婆”“女朋友”“男朋友”非常常见,通过直播间内上舰打赏以及周边产品的购买来建立与虚拟主播想象中的亲密关系。

粉丝们把主播想象成真实在身边的人,并建立了想象中的亲密关系,人类对于亲密关系有着天然的渴求,当我们在现实中没办法建立好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虚拟主播的亲和力和有趣的直播内容,满足了对于亲密关系的想象。

5.4中国虚拟主播行业市场预测

5.4.1对于市场灰色预测模型的引入

中国虚拟主播行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并且直播地点分散,数据统计较难,缺乏相关研究等各种原因,可以看成一个庞大的灰色系统。灰色预测模型是通过不完全少量的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处理小样本预测问题,于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中国虚拟主播市场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目前的研究现状腿与虚拟主播行业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但是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发现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观众数量,活跃参与的观众数量,主播数量,主播的粉丝数量,粉丝打赏金额,主播的成本等等。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尽管客观表象复杂,但是是有总体功能的,一定含有某种内在汇率,那么就需要去发掘和利用,通过对原始数据整理来寻求规律,这也是灰色序列。常用累加生成的方式进行数据生成。

设原始数据为x(0)=(x0(1),x0(2),……x0(n))

图 数据分布与预测情况

输出结果为

a=[-0.47608806]

b=[90.51958338]

预测值为:

[78.]

[163.49745614]

[263.1924432]

[423.67792009]

[682.02178523]

[1097.89463523]

[1767.35209368]

[2845.02111843]

[4579.81473713]

[7372.4243699]

[11867.86894441]

[19104.47719975]

1级,效果好

由此可见未来虚拟主播市场将越来越庞大,前景越来越好,未来几年的虚拟主播行业会发展很好。

6.目前国内虚拟主播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虚拟主播行业起步晚,发展快,就必然伴随着一些缺陷,随着这行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整个行业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6.1本土化水平不够高,依靠日本模式

上游产业链中国已经发展的很好了,我们有优秀的画师建模师视频方面工作者,但是下游产业链我们的运营模式还是比较参照日本的模式,有成效,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情况在,需要发展我们自己本土化的运营模式。

6.2“中之人”体制落后

我们是缺乏“中之人”的,在我国配音行业和音乐行业的人才本就稀缺,而且该行业并不被传统观念所接受,由于刚刚兴起,不稳定因素也还居多,种种原因导致中国缺乏相关人才,而且我们并没有日本那种完善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

6.3下游产业不够创新

前文提到,我们下游产业方式仅停留在售卖周边,线下活动的开展屈指可数,其他方式更是没有。而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几乎没有,这就导致这一领域是空白状态。

7.建议结语与行业潜力的讨论

7.1对于国内虚拟主播产业链的建议

7.1.1配音专业的开设与整合

我们缺乏相关声优(配音演员)人才,国内相关专业人才有限,无法满足虚拟主播市场的要求,建议高校多多开设配音专业,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需要校企联合,专业人才与非专业配音人才差距较大,从而使观众的感受也差距很大,专业性是很难弥补的,另外我国的配音演员需要整个成一个整体,共享信息与资源。

7.1.2适当曝光“中之人”的身份

虽然虚拟主播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但是可以适当透露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不涉及到隐私的事情,在适当情况下曝光自己也是一种增长粉丝正确的选择。国际国内对于虚拟主播这一新鲜事物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因此需要出台一些可以保障“中之人”隐私的法律以及对其著作权专利权保护的法律。

7.1.3加强运营能力

我国目前有公司的虚拟主播的主观运营经验不足,有时候运营方和“中之人”关系稽查,分道扬镳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所以需要一套完整的严谨的运营流程,这样更多的配音演员也会选择该公司,该公司与配音演员配合密切效率更高。

7.2行业潜力发展展望

这个行业的整体规模仍然在扩大,A-SOUL在被乐华公司与字节跳动共同经营时,泛娱乐项目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1190万增长至2021年的2940万元。A-SOUL的重大活动的上舰人数就是最好的体现,嘉然最大舰长数已经超过16000,获得更多关注。几乎大部分持续活动的主播在高付费订阅粉丝上都有了提升。就行业而看,这代表着整体付费人数和市场在逐渐扩大,整体经营模式也在改变,当今市场依旧没有饱和,也有很多人逐渐涌入这个行业,也有人主动退出,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公司与“中之人”应当处理好关系,同时策划更加新颖创新的直播内容,这样才会有更多粉丝数量。

7.3结论

虚拟主播行业正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发展,新老交替很普遍,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在逐渐完善。现阶段我国仍旧有不少日本方式的影子,我们应该加快中国本土化虚拟主播行业发展,建立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同样要规范行业行为,补充人才缺口,这样才能促进虚拟主播这一行业的发展。

严禁任何形式抄袭、引用,仅供阅读

观众对于虚拟主播的看法调查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 男

○ 女

2、您的年龄是 【单选题】

○ 18岁以下

○ 18~24岁

○ 25~30岁

○ 31~40岁

○ 40岁以上

3、您的学历? 【单选题】

○ 高中及以下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

○ 博士及以上

4、您的职业? 【单选题】

○ 自由职业者(如作家、艺术家、摄影师等)

○ 学生

○ 公司职员

○ 服务业人员(如餐饮服务员、司机、售货员)

○ 专业人士(如教师、医生、律师等)

○ 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等政府工作人员

○ 其他

5、您平时关注的虚拟主播的数量? 【单选题】

○ 1-2个

○ 3-5个

○ 6-10个

○ 10个以上,不超过20

○ 20个以上

6、您观看虚拟主播相关视频/直播的频率 【单选题】

○ 每天都看

○ 经常观看,一周有三天以上会看

○ 偶尔看看,一周只有一两天会看

○ 频率较低,每月只看几次

○ 很少,一个月或几个月才看一次

7、您每月在虚拟主播方面的消费? 【单选题】

○ 0元

○ 0.1-100元

○ 100-500元

○ 500-1000元

○ 1000-10000元

○ 一万以上

8、您对虚拟主播的了解程度? 【单选题】

○ 很少,只偶尔看看精品内容

○ 较少,仅关注少数比较喜欢的,而且不经常看

○ 一般,关注的虚拟主播都有看,但对其它的不了解

○ 较多,平时会看很多虚拟主播,且对圈内事情知晓一二

○ 非常多,关注虚拟主播圈的动态,圈内的事事无大小都有所了解

9、您属于哪种类型的粉丝? 【单选题】

○ 养成粉

○ 男/女友粉

○ CP粉

○ 兄弟/姐妹粉

○ 相比于虚拟主播更注意粉丝

○ 其它

10、您所偏好的虚拟主播的直播内容?(最多选3项) 【多选题】

□ 聊天杂谈

□ 音乐

□ 休闲游戏

□ 电子竞技

□ 学习讨论

□ 助眠

□ 舞蹈

□ 其它

11、您主要被虚拟主播的哪一点所吸引? 【打分题】 (请填1-5数字打分)

虚拟主播的外形_____

虚拟主播的声音_____

虚拟主播的才能_____

虚拟主播的个性_____

12、您主要因为哪些方面喜欢虚拟主播 【多选题】

□ TA们带来快乐

□ TA们的性格

□ 支持TA们的理想

□ 感同身受的理解、感动

□ 理念的认同

□ 养成、成就

□ 能力强

□ 把TA们作为标杆

□ 其它

13、您主要喜爱具有哪些特质的虚拟主播?(最多选3项) 【多选题】

□ 可爱、萌

□ 幽默、会整活

□ 有元气、充满活力

□ 温柔、体贴

□ 知性、高情商

□ 帅气或酷盖

□ 其他

14、您对虚拟主播的能力偏好?(最多选3项) 【多选题】

□ 杂谈、聊天

□ 歌唱

□ 舞蹈

□ 整活

□ 游戏天赋

□ 绘画、手工

□ 其它

15、您认为虚拟主播的角色扮演重要吗? 【打分题】 (请填1-5数字打分)

1分为非常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 您的评分是 ____分

16、您认为虚拟主播需要保持虚拟感吗? 【打分题】 (请填1-5数字打分)

1分为非常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 您的评分是 ____分

17、您认为虚拟主播需要人格化吗? 【打分题】 (请填1-5数字打分)

指保留一定的真实性、中之人的个性化呈现

1分为非常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 您的评分是 ____分

18、除了虚拟主播,您还有看真人主播吗? 【单选题】

○ 有

○ 没有

19、虚拟主播与真人主播您更愿意看哪一个? 【单选题】

○ 虚拟主播

○ 真人主播

20、更喜欢看虚拟主播的原因(最多选3项) 【多选题】

□ 更喜欢虚拟主播的外形

□ 更喜欢虚拟主播的性格人设

□ 虚拟主播的节目效果更好

□ 虚拟主播与观众的互动性更强

□ 喜欢虚拟主播的虚拟感

□ 其它

21、您对虚拟主播的看法是? 【填空题】 (选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灰色模型预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ir = 'E:/学习资料/小创/'

data = pd.read_excel(dir+'test.xlsx', sheet_name='Sheet1')

data = np.array(data['亿元'])

lens = len(data)  # 数据量

# 数据检验

## 计算级比

lambds = []

for i in range(1, lens):

lambds.append(data[i-1]/data[i])

## 计算区间

X_min = np.e**(-2/(lens+1))

X_max = np.e**(2/(lens+1))

## 检验

is_ok = True

for lambd in lambds:

if (lambd < X_min or lambd > X_max):

is_ok = False

if (is_ok == False):

print('该数据未通过检验')

else:

print('该数据通过检验')

# 构建灰色模型GM(1,1)

## 累加数列

data_1 = []

data_1.append(data[0])

for i in range(1, lens):

data_1.append(data_1[i-1]+data[i])

## 灰导数及临值生成数列

ds = []

zs = []

for i in range(1, lens):

ds.append(data[i])

zs.append(-1/2*(data_1[i-1]+data_1[i]))

## 求a、b

B = np.array(zs).reshape(lens-1,1)

one = np.ones(lens-1)

B = np.c_[B, one]  # 加上一列1

Y = np.array(ds).reshape(lens-1,1)

a, b = np.dot(np.dot(np.linalg.inv(np.dot(B.T, B)), B.T), Y)

print('a='+str(a))

print('b='+str(b))

# 预测

def func(k):

c = b/a

return (data[0]-c)*(np.e**(-a*k))+c

data_1_hat = []  # 累加预测值

data_0_hat = []  # 原始预测值

data_1_hat.append(func(0))

data_0_hat.append(data_1_hat[0])

for i in range(1, lens+5):  # 多预测5次

data_1_hat.append(func(i))

data_0_hat.append(data_1_hat[i]-data_1_hat[i-1])

print('预测值为:')

for i in data_0_hat:

print(i)

# 模型检验

## 预测结果方差

data_h = np.array(data_0_hat[0:7]).T

sum_h = data_h.sum()

mean_h = sum_h/lens

S1 = np.sum((data_h-mean_h)**2)/lens

## 残差方差

e = data - data_h

sum_e = e.sum()

mean_e = sum_e/lens

S2 = np.sum((e-mean_e)**2)/lens

## 后验差比

C = S2/S1

## 结果

if (C <= 0.35):

print('1级,效果好')

elif (C <= 0.5 and C >= 0.35):

print('2级,效果合格')

elif (C <= 0.65 and C >= 0.5):

print('3级,效果勉强')

else:

print('4级,效果不合格')

# 画图

plt.figure(figsize=(9, 4), dpi=100)

x1 = np.linspace(1, 7, 7)

x2 = np.linspace(1, 12, 12)

plt.subplot(121)

plt.title('x^0')

plt.plot(x2, data_0_hat, 'r--', marker='*')

plt.scatter(x1, data, marker='^')

plt.subplot(122)

plt.title('x^1')

plt.plot(x2, data_1_hat, 'r--', marker='*')

plt.scatter(x1, data_1, marker='^')

plt.show()

关键词: